性爱是爱情产生的生理基础和自然前提,是性爱和非性爱的本质区别所在。性爱是构成爱情心理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青年男女恋爱成功发展的最终结果是结婚。夫妻之间的性爱协调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爱情。夫妻之间和谐的性生活有利于爱情的巩固和发展,相反,性生活的不和谐会造成感情的不和,甚至关系破裂。尽管如此,性爱不是构成爱情的惟一因素,

构成爱情原因还有比较重要的心理因素。所谓爱情的心理因素,正如莎士比亚对人类爱情所述:“爱情不是荏荫下的蜜语,不是轻绵的眼泪,更不是死硬的强迫,爱情是建立在共同的基础之上的。”爱情作为人类的一种高级情感,受人的遗传和后天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里所指的“遗传”是指人的生理因素一一性本能,后天因素是指建立在共同目标基础上的情感。因此,构成爱情心理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异性之间的互相倾慕

恩格斯指出:“爱情是人们彼此之间以互相倾慕为基础的关系”。恩格斯的这一论断为我们揭示了爱情的另一个基础一男女之间的互相倾慕。因此可以说,两性的互相倾慕,是产生爱情的内在的心理因素。的确,爱情的产生不仅有其生理基础,更有其心理原因,它是男女彼此之间,在性欲的基础上,由于相貌姿态的喜悦,思想意识的一致,理想信念的相投,性格气质的相容,兴趣爱好的相近等因素而发生的心理共鸣,达到精神上的交融与和谐,使双方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兴奋、愉悦、倾慕、眷恋之情。这种由心理共呜而产生的眷恋之情,即是男女互相倾慕之

情。

在爱之初,男女之间的互相倾慕表现为:有对对方的柔情和心理依恋的需要。这时需要的是在情感上与异性接触,需要相互的了解和在内心上相互接近。男女双方在这相互了解之中,真正认识对方及其需要,又通过认识对方来认识自己并了解自己的需求。双方在这种相互认识和了解中,建立起密切的交往关系。正如黑格尔所说的一样:“爱情的内容只有恋爱者自我,由另一个人(恋爱对象)的自我反映出来,恋爱者从这种反映中又感到自己的自我。”“在这种情况下,对方就在我身上生活着,我只在对方身上生活着;双方在这个充实的统一全里才能实现

各自的存在,双方把各自的整个灵魂和世界纳入到这种统一里。”黑格尔的这一论断包含了深刻的爱情辩证法观点。它说明爱情是两个人感情的交融,心灵的共鸣,是爱他()和自爱的统

一。对方的人品是我对人品的理解,对方的行为是我自己所确定的行为的标准,对方的言谈能唤起我的心声。这种双方人格的相照、理想的一致、志趣的相投,构成了一个“我中有他()”,

“他()中有我”的“充实的统一体”,即彼此的互相倾慕,双方在此基础上才会产生结合的强烈愿望,这就是爱情赖以发生发展的内在心理原因。

共同的人生观

共同的人生观表现为思想感情的一致,有共同的思想和志向,有共同的人生态度,只有这样才是产生真挚的爱情关键。一对恋人,只有在思想感情、理想志向、人生态度上取得和谐统一,才能产生爱情的共鸣,从而使爱情得到巩固和发展。如果双方在目标理想、为人处事、人生态度上都达不到共识,在爱好兴趣上又不怎么相同,一个想这样,一个那样想,一个往东,一个往

西,一个想在事业上有一番作为,一个却贪图安逸享受,这样的感情是经不住考验的,久而久之,就会造成隔阂,关系破裂,最终分手。

赵本山与黄小娟在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出的电视小品《电视征婚》真叫人记忆犹新。尤其是赵本山那段台词,既让人捧腹大笑,又让人深省。其中所讲的道理也就是男女双方结合应该有

着共同的人生观这个道理。所以,要想得到一份稳定的爱情,必须找一个和自己有共同

的人生观,共同志向的人。

心理相容

心理相容是协调恋人之间的最好的方法,心理相容包括心理相和谐、心理互补两个方面。心理和谐是双方的思想感情与心理特点等各个方面的充分了解与适应。一对恋人在一起,如果感到很愉快、很美好、很幸福,那么就说明他们之间心理相谐的程度比较大,如果在一起感到特别别扭、难过,甚至有种失望的感觉,那么也就是说明他们之间心理相谐的程度很小,在一起不会快乐,爱情也不会太稳定。

恋爱的最终目的是婚姻,而心理相谐则是婚姻幸福的前提,但心理的相谐却不是一时半刻能够达到的。真正的爱情,不是一见倾心,由于相互间全面的了解,思想观点的和谐与统一,不是短时期能达到的,必须有相当长的一段日子才能真正地了解,才能客观地衡量双方的感情。心理相谐对于彼此间能否成为恋人可以起到一个衡量的标准,但除了心理的相谐外,心理的互补也是很必要的,它是融合双方的爱好、情趣、个性、习惯等的重要手段,它是融合双方的爱情、情趣、个性、习惯等的重要手段,用对方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用自己的优点来影响对方的缺点,双方共同努力从而达到和谐,使爱情得到完善和升华。

有很多的恋人彼此间有着很大的差别,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不相谐。但对方身上同时又有很多相互吸引的地方,又都深深地关怀着对方。但就是由于不懂心理互补,而最后终于以分手做为结局。这样的事例,在我们身边经常发生,但却很少有人意识到这些,总是以为既然双方有那么大的差别,分手那也是必然的结果,即使到了一块也不会幸福的,倒还不如早些分手,也免得时间长了,痛苦更深。这种说法也有一些道理,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和一个小动物在一起呆长了,还会有感情,而且还是一个人呢?在一起的时间长了,也许真的或是舍不得分手,但彼此又合不来,只有痛苦,可为什么不能改变这种状况呢?人们感到没有必要,也有些不太可能,最终就放弃了。

这可能从某一方面来讲也反映了人们对于心理相容的不重视。其实既然两个人相爱,那么双方都互相谅解一点,并尽力使之达到互补,用对方的优点来克服自己的缺点,而用自己的不足来让对方看到存在的不完美,慢慢地达到和谐统一,这样会更好。

由于一时的不重视,而造成一生的遗憾和痛苦,这代价和互相取长补短,相信这其中的得与失,每一个人都会明白。为了让自己的感情生活无怨无悔,所有恋人都应该对于心理相容有一

定的重视。忠贞爱情包含性爱和情爱两个部分,因为有了这两个因素,爱情也具有了排他性,忠贞便成了爱情的心理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忠贞是恋爱成功的基础,也是婚姻幸福的前提条件,爱情是一种至高无上的、纯洁的感情,是专一的、忠贞不贰的,绝不能出现三心二意、脚踏两只船或多只船的现象。世界上没有哪个妻子能宽容自已的丈夫对自己的感情不忠,而同时爱着别的女人,也没有哪个丈夫说,我可以让我的妻子再去爱一个除我以外的别一个男人。

忠贞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的彼此的忠贞。但忠贞又和私有财产不一样,忠贞是在尊重对方的爱情,情趣等各个方面的互相交融,彼此心心相印,而不是像拿着一条绳子,把对方捆住,不让他与除你以外的任何异性相接触,来表示对你的忠贞。忠贞是一种美德,是真正爱情的标准,如果把爱情当做了自己的私有财产,把忠贞当做是一种约束,那么则是降低了爱情的价值,也玷污了纯洁的爱情,更不会得到真正的爱情。

 

互尊与自尊

互尊与自尊在爱情心理结构中是相辅相成、不能分割也非常重要的。很难想象,一对不知道彼此尊重的恋人,如何会有比较圆满的爱情?由于地位、学历等客观条件,而影响了互相尊重,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也是不知道自尊的一种表现,尊重是互相的,只有先尊重别人,才会获得别人的尊重,一个不能尊重别人的人,不仅得不到别人的尊重,到最后反而连自己也不知道尊重自己了。自尊与互尊两者紧密相关,缺少任何一个都不行。没有自尊就没有真正的互尊,没有互尊也不可能有真正的自尊。人类迈进21世纪,在提倡男女平等的同时,爱情更是应该

平等的,也就是所说的互尊。真正恋爱并最终走向婚姻的人,是不会因为彼此的能力的

大小、职位的高低这些外在的因素而影响感情的发展的。传统封建的那种“男尊女卑”、“夫唱妇随”和“极端的大男子主义”对于真正的爱情是有着很大的阻碍的,是违反人格中互尊自尊原则的。

对自我正确地评价与体验,做到自尊,对对方正确地评价与体验,做到互尊。为了使爱情之花开得更鲜艳,每一个恋爱中的人都应尽力处理好爱情心理中的互尊与自尊。理解了爱情的心理结构,肯定会有许多的女性朋友这样问:难道知道了这些,就能保障爱情会是一座美丽的花园而永远阳光明媚吗?

这里笔者也会同样地问一个问题:“难道爱情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吗?只需你知道它的一个心理结构,就得到一生的幸福吗?

关联文章

浏览量:0
首页    专业知识    爱情心理学02-爱情产生的心理因素